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1 (第3/4页)
像是被遗忘了一般,根本无人提及,更不用说被赦免回中原了。 直到中元十五年冬,中元帝才下旨重查当年“十可杀”一案,并最终查清桓家乃是遭jianian人所害,白白蒙受了十余年的冤屈。 那个陷害桓家的jianian人,便是萧家。 或者说,萧家是被人推了出来,在这场由先帝爷制造的冤案中,充任了替罪羊。 中元十六年夏,桓氏一族终蒙圣召,重返大都,桓氏长房嫡子桓道非子承父爵,成为新一任的桓公,更被中元帝亲自任命为尚书令,一时权倾朝野,桓家亦是风光无两。 然而,谁也不曾料到,这千般繁华、万般荣耀,也只是过眼云烟而已。七年之后的中元二十三年,桓家再度遭遇灭顶之灾,先是太子被废,一直站在太子身后的桓家遭圣上相忌,其后不久,便有人出首告桓家通敌大罪,证据确凿。中元帝震怒,对桓氏阖族处以大辟之刑,满门男女无一可免。 彼时的秦素已经入了陈国皇宫,亦曾亲眼见过了那著名的美男子——“白桓”桓子澄。后来她听小宫女们议论,说是行刑那一日,桓子澄以木屐敲斩首石,竟敲出了一整首的。 据说,那一曲绝响旷达高阔、净无杂尘,若风清月白之夜,水静莲开之时,竟使得观刑众人竞起哀心,那行刑兵曹被曲意打动,居然目中流泪、不忍下斧。 桓子澄一曲奏罢,并不伏地,而是盘膝端坐于刑场,向那兵曹温言“吾所愿也,请尔请尔”,语罢从容理好身上那一袭如雪的白衣,引颈就戳。 彼时情景,满场之中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