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汴京生活日志 第118节 (第6/9页)
yin巧、庶务经营,都属于旁门左道范畴。 可是他们没说这种“蝇头小利”,是他纵使考取功名后,也可能终其一生都赚不到的“利”。 毕竟他都知道,全家希望的五叔,如今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名头听着响亮、清贵不凡,实际上这三年压根没有俸禄,白白给朝廷干活。 祖父他们还热忱希望后年散馆,五叔可以留任翰林院七品编修,那时候朝廷给五叔发的月俸,可能还赶不上他在家中领的银子。 毕竟家中出仕或开始打理庶物的长辈,虽不再有月例银子,可每年却有五百到八百两不等的年例钱,有应酬需要的男丁,每年还有开库房取藏品的权限,五百两以下不必上报。 也就是说,已成家立业的男丁,每年至少能从公中领到千两银子。 秦沣以前没思考过这个问题,还觉得长辈们有俸禄有年例,衣食住行都是公中发放,一千两已经可以尽情挥霍了,长辈们肯定没有他和兄弟们这种月光的困恼。 但现在想来,长辈们可能也是缺钱的。 否则的话,以他五叔那般风光霁月的性子,纵使要帮助姝娘,也只会把铺子给她开酒楼,她想交租金便交,不给也无所谓。 五叔既提供名下铺子作为酒楼场所,私下又出了五百两作为入股,且这事只有曾祖、祖父和父亲他们知道,同辈里只有身为长子长孙的大哥和他有所耳闻,事情做得十分隐蔽,大概五叔就跟他啊自己说的那般,早已预料这生意能赚钱。 可是五叔见多识广见惯不怪,他淡定不了,倘若每月分红都能有三百两,一年就是三千六百两,这么多钱他怕是数都数不过来,更不敢想象自己每年拥有三千两“零花钱”是如何光景。 因此这三百两银子,给秦沣带来了巨大的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