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_第5章 杜甫:长安奥德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杜甫:长安奥德赛 (第8/10页)

发皱纹一道疯长。他依然有“致君尧舜上”的决心,但他也是个老头了。他不能抹去人人都有的那点庸俗的对落叶归根的渴望。他越来越频繁地想起儿时的往事。

    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儿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枣树。八月枣子熟了,弟弟meimei嘴馋,他这个哥哥便猴儿一样,一天上树千回,丢枣子给树下笑着叫着张着手的弟妹。他有四个弟弟,除去跟着他一起到了四川的杜丰,其余三人,在战乱里不通音信。后来杜甫终于在成都与弟弟杜颖重聚,他们谈论起散落各地的兄弟姐妹和姑姑,团聚的愿望无比强烈,也无比困难。

    他不止一次制定过回到长安的路线。战乱仍在继续,要想回到长安、洛阳一带,关山阻绝。宝应元年(762年)四月,杜甫听说官军和回纥军队终于收复了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安史之乱似乎就算是结束了。老诗人“漫卷诗书喜欲狂”。在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杜甫喜滋滋地写下规划了无数遍的旅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将顺涪水、嘉陵江到达重庆,而后沿着长江放舟东下到达江陵。由江陵登陆,北行至襄阳,再往北,是南阳,而后就是洛阳。从洛阳他可以去老家偃师,也可以回到长安。

    每每有了一些希望,总换来更大的失望。这年七月,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转过年去的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举全国之兵二十万入侵,唐朝负责带兵勤王的关内副元帅郭子仪手里只有二十人。在安史之乱里带兵收复洛阳、长安的唐代宗再次仓皇逃出长安奔向陕州。吐蕃军队一路向东,甚至占领了四川的一部分地区。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去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躲避。

    回家的计划从此耽搁下来。

    八

    从乾元二年(759年)到永泰元年(765年),杜甫一家断断续续地在成都住了五年。除去长安,成都是他成年之后居住最久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他在成都有草堂、花园与药圃,有一份工作,日子过得远比在长安舒适。可是,他从没有把成都当成家,他在成都闹市的每一次游荡,都是为了收集一点儿与他一样流落在外的属于长安的灵魂。

    有一位混迹人群的白发老人,因为穷,被嘲讽驱赶,是长安城里久有盛名的画家曹霸。川人并不知道这就是当年在长安为皇帝画过坐骑“照夜白”与“玉花骢”的名画家曹霸。现在,人人都为吃饱肚子四散奔忙,不再有人有兴趣花费时间来赞美技艺与想象。长安城里,曹霸恐怕也不怎么认识杜甫,但此时,这个热情的节度参谋,却硬拉着他的袖子,为他写了一首好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曹霸有一个少年成名的弟子韩干,青出于蓝,比曹霸出名很多。杜甫安慰他说,“干惟画rou不画骨,忍使骅骝(huá liu)气凋丧”——韩干画马太肥了,没能画出昂扬骨气。但是他也给韩干写过文,赞美他说:“韩干画马,毫端有神。骅骝老大,騕褭(yǎo niǎo)清新。”比杜甫更晚些的美术史家张彦远批评他不懂画,见谁说谁好。

    张彦远不懂杜甫的善良。

    人的交往最坚固的方式总是以利益维系,或是有求于彼此,或是结成荣辱与共的同盟。除此之外,欣赏仰慕,都不能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的增长而淡漠。但是杜甫,他记性过于好了。哪怕仅仅是听说,他也永远记得他们最光华璀璨的一面。哪怕天南海北,杳无音信,哪怕别人根本不认识他,他也一定以最热情的笔触赞美他们。

    他们都是盛唐繁华的证明。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xue。务实的后人还没有时间来凭吊这些细枝末节。只有杜甫——对于杜甫,构成曾经长安城辉煌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他赖以生存的回忆。

    玄宗时代,奖掖民牧,引进西域种马,到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王朝拥有四十三万匹骏马。少年时的杜甫,在父亲的资助下,也爱骑着骏马游历山川;也爱在名人家里观赏好马,赞美它们“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开边拓土,为唐王朝战无不胜。

    现在,国家崩溃,象征着她的骄傲的“马”也不再是最受欢迎的绘画对象。名画家韦偃也曾是长安城里画马的高手,但在成都,主顾更喜欢他画松树。杜甫听说韦偃在成都,赶紧不知道哪里摸出来一匹上好的东绢,扛去韦偃家,请他为自己画一壁古松。但杜甫的草堂建成,将要离开成都的韦偃还是决定为他在璧上留下两匹骏马。

    艺术的纤细敏感,需要受过训练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