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一句支那惹来的祸事 (第3/7页)
几分色眯眯意味的日本人。更是招他心烦。“莲姐,叫警察,说这里有两个日本人当众辱骂华人!” “辱骂华人?”在场的众人都不由得露出了惊诧的神色, 邱树国也不由得看向了身边的年青人,年青人以极低的声音对他道:“市长,刚才那个日本人说了一句支那女人。” 方明远曾经在前世里专门查过这个词。“支那”一词据说是最早来自印度的梵文音译。是古代印度人称华夏的叫法,后来传入华夏和日本。但是华夏历来不承认这种叫法。而日本社会开始用“支那”蔑称华夏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逐渐由中性词演变为贬义词,就像中文的“德行”一词一样,原来是形容一个人道德品行,但是如今却更偏重于讥讽人的意思,表示瞧不起他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后来,日本在承认中华民国之后,日本政府认为中华一词具有自尊自大的性质,决定以“支那共和国”来取代“清国”作为对华夏的正式称谓。 当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并由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日本政府。认为“支那”一词与华夏并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日本政府在正式的公文中,称呼华夏时,英文须写China,中文必须写大中华民国,如果说在公文中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华民国政府将拒绝接收。 所以后来日本政府的公文都改“支那共和国”为“中华民国”,但社会上一般书面语和口语,仍把华夏蔑称为“支那”,侵华日军被称为“支那派遣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