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2 (第4/4页)
德帝高旭归葬显陵,追谥庙号惠宗,先前停于享殿的孝感皇后亦与帝合葬,全国服丧三年。 其次,仁宗皇帝第四子依宗室典章,赐名高昍,晋封楚王,不令就藩,留居宫中,令拜内阁二辅臣为师,教导习学,开讲经筵。 旨意一下,百官凛遵。 遂罢了朝会,昼夜于崇安殿守灵,七日后先帝大葬。 此时边关传讯,崇国瀛山王狄燊获罪,被赐自缢,崇皇退居太上,由太子狄锵继位为帝。 又过月余,崇使来朝,先吊惠宗之丧,又递国书。 高昶览后赐准,遣礼部尚书随崇使北上,至隆疆回复。 翌年初春,两国陛下亲至边关,立誓结盟,约为兄弟之邦,永不相侵。 自此,两国再无干戈,夏国亦始免北患,边境之地生育蕃息,牛羊被野,商运亨通,百姓安乐。 高昶回京,从此放开手脚整顿吏治,重兴海运,恢复前朝废弛的新法,数年之后流民日少,祸乱渐轻,州府吏治一时清明,国家税赋年年增长,渐渐重现数十年前的盛景。 而他日日临朝,夜夜观书待旦,事必躬亲,不曾稍有懈怠,并时时将高昍带在身边,训谕教导,后又令其见习理政。 天承十一年,帝上崩,年止三十五,无嗣,追谥庙号成宗,遗诏楚王高昍继位,年号永宁。 消息传出,举国痛悼,高昍几度痛哭昏厥,亲扶梓宫入葬承陵,阖城百姓扶老携幼,自愿送至城外三十里,仍不忍散去,痛哭而卒者数以百计。 高昍悲痛至深,辍朝一月有余,翌年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