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538 新起之秀 (第5/5页)
然而戴鸾翔是个大忙人,它不但要四处封堵青岭防线的漏洞,还要伺机反击戎羌的入侵。 毕竟一味防守始终太过被动,只有实时进行惩罚性的反击,并且一反击就要打疼对手,才能让敌人稍加收敛,因此戴鸾翔哪有功夫亲自带兵出潼关平叛? 儿子戴松见父亲如此忧虑,便主动请缨,只求带领一支精兵,便能横扫黄河,就算不能消灭黑旗军的主力,也至少能把他们赶回老家,这样也就解了戴鸾翔的后顾之忧。 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在大元帅戴鸾翔的眼里,他的这个儿子还是太嫩了,就是一个贪功冒进的毛头小子,又怎么能够独自率领大军?便把戴松的这个想法给驳斥了。 不过好在戴鸾翔虽然位高权重,却不是大齐朝最高的军事长官,拥有最大权力的还是那位至高无上的皇帝。 恰巧戴松长期在御林军里供职,便托关系将自己的想法,直接报告给了皇帝。 自从毅亲王他老人家薨逝之后,当今皇帝求贤若渴,就差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了。 文官,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可以定期录取一批,并且考上来的人大多都差不多,只要跟对了师傅、拜对了码头,历练个三年五载的,便能看出来他到底是不是人才的料子。有前途的,留在京城里继续重用,没前途的放到外头去当个县官,轻轻松松,不会有任何成本。 可武官就不一样了。 朝廷固然有武科科举可以选拔人才,但是选上来的人,却没法简单地进行培养,毕竟军事这个东西瞬息万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朝廷军费那么紧张,各处的军事压力又极大,怎么可能给一个完全不懂军事的小白一支军队,让他带出去练经验?笔讷的铁血小千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