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4 (第1/4页)
、网络课程和演讲。 为了吸金,两大平台在造势上,除了推广渠道铺得宽,还请了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来做背书,并用“写书评赢大奖”的方式,几乎没花任何成本,就引发了N多来自民间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投稿。 近几年,“心理学”本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就是热词。只不过在之前,人们想要了解这个领域难得门法。好书少,门槛高,打着“心理学”旗号的伪科学、玄学充斥各个领域,信息散碎不成系统。 现在有了两个知识平台官方来做活动,还是大部分人关心的“家庭向”,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主题三两下就火了。 可问题是,“写书评赢大奖”以及该主题带起的一片自来水,为了唤起人们的共鸣,大部分都就近找上了“戴巧珊”——戴父戴母那篇“这种女儿我们不认”和她那通“公开忤逆”的电话,简直就是手边现成的热点素材! 稿件都是先发表在各公众号或长微博、豆瓣、博客等有社交属性的平台,然后再在各平台用“#”或“@”的方式与主办方相链。这么一来,稿件内容一产生就被传播,场面也就变得无法控制。 段正业找这两家平台理论,可人家说,这是写手们自发采用的素材,平台没有侵犯戴巧珊的名誉权,不同意下线或修改相关文章;此外,这个话题在近期内已经是一个广泛的热点,很多文章写别的事,也非要拉着“戴巧珊”及相关关键词蹭热度。 全网几千万个号,比戴巧珊的粉还多得多,莫非要挨个儿去得罪?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蔚蓝跟他商量对策时说:“往好里想,这是好事儿。当年咱没名的时候,谁理咱们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