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 宫廷定策(下) (第1/5页)
当年太子萧秋因为拉拢朝臣和禁军将领意图架空先皇萧煊而被废黜,储君之位一时空缺,当时萧稷的几个兄弟也是为了夺嫡而斗得头破血流,难分难解,而萧稷虽然于朝廷有大功,却因为母妃地位低微,根本没有什么机会胜出。 但萧稷经过和母妃一番商议,决定与当时如日中天的琅琊王氏联姻,迎娶琅琊王氏家主、尚书令王崇的女儿为侧妃,最终王崇和不少大臣联名上书,以武威王萧稷在河西一战中立下大功为由,请求册立萧稷为储君。 最终,迫于群臣的压力,萧煊只得正式册立自己并不看好的儿子萧稷为太子。 但萧煊当时宠爱郑叔妃,爱屋及乌,更想立郑叔妃之子萧秧为储君,因此不止一次动过易储的心思,只是每次都会招致以尚书令王崇为首的群臣强力反对,只得不了了之,最终在萧煊驾崩之后,萧稷还是顺利继承了大宁的江山社稷。 萧稷登基之后,心中自然十分感激琅琊王氏,为了投桃报李,他不仅立王侧妃为贵妃,封王崇为丞相,甚至还任命王崇的儿子王澄为凉州大都督,执掌三十万西北边军,王家因此一跃成为了天下第一世家,风头一时无两。 可谁知这也是王家膨胀的开始,王贵妃在后宫作威作福就不说了,王崇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持朝政,他的儿子王澄更是在凉州大都督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几年,大肆排挤不服从他的将领,对朝廷之命阳奉阴违,俨然将大宁三十万西北边军当成了他和王家的私军。 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