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_第348章 友谊之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8章 友谊之城 (第4/5页)

”武好古说,“房子可以有围墙。”

    其实武好古早就计划好了,界河商市的防洪堤坝不需要修多高,有个一丈到一丈半就足够了,也不需要将对外的一面削成崖壁状,但是要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在外侧形成大角度的斜坡。

    同时,堤坝顶部必须有相当的宽度,以便修筑客家土楼样式的房屋和一道一丈左右的围墙。“土楼”应当是正方形的,正方形的一角向围墙之外伸出,高度则在两到三丈之间,而和土楼连接在一起的围墙并不是半圆形的,而是一多面形,大体呈弧状走向的夯土包砖墙体。

    “可是就算有了围墙,”张商英摇摇头,“没有兵也不行啊。”

    “怎么会没有兵?”武好古一笑,“我大宋还有《保甲法》,廓坊户也适用《保甲法》的。”

    武好古其实是在“玩法”,因为界河商市是在“辽宋之间”,是个模糊地带,是否适用大宋的《保甲法》是有待商榷的。

    而且界河商市是由商会管制,若真的有上万商户,那可就是二十个都保了……若是真的贯彻《保甲法》,上万保丁可就置于商会领导之下了。

    另外,商会管制的可不仅是界河南市,还包括界河以北的北市!居住在界河商市的也不仅是宋人,也包括辽人、高丽人、阻卜人、回鹘人,甚至日本人……

    “这样也行,”张商英也没多想,毕竟《保甲法》是大宋朝廷自己制定的。“只要界河商民严守《保甲法》,朝廷也不会有异议的。”

    “那是自然。”武好古说,“可以在同辽国的谈判中提出,商市仿效我朝行《保甲法》,仿效辽国设警巡院。”

    武好古提出这两条意见,就是想用宋辽条约的形式,确认界河商市的保丁和警巡院合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