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89、袁崇焕反悔 (第2/4页)
厚度就好。没有烈性炸药,靠着黑火药,不要说两米厚的混凝土,一米厚的你也弄不开。 建奴就是集体发了疯,用牙啃也啃不动。 至于为了稳固底下两米,顶部只能一米了,地方太窄了,上面的人施展不开。 杨凡就没打算安排人在城墙上守卫,杨凡把城墙直接浇筑到10米高,顶部就是一个十公分的漫圆型顶部,滑不留手,根本把不住。 建奴就算用梯子爬上来,也没用,上边十公分的圆形顶部站不住人,摔下去穿盔甲直接摔死,不带残废的。不穿盔甲也得摔断胳膊腿,直接丧失战斗力。 这么高的墙,爬上去也得摔下来。 明代的城墙,只要登上去,就可以在上面搏杀,然后从马道杀下去,打开城门。 杨凡这里没戏,城墙根本就没人守卫,随便爬。水泥墙体的光滑程度让人毛骨悚然,根本就没法借力。 那守城时怎么攻击敌人呢。 杨凡的设计是每隔五十米,就修建一座长方形的碉楼,一半在城墙内,一半像马面一样伸出城墙。高度比城墙还要高出一层。. 下面两层都是石块和混凝土的底座。上面三层是带着射击孔的碉楼。可以向前面和左右两侧射击。 这些碉楼平时就作为军队的宿舍和武器仓库。战时就是堡垒。 整个外城一共修建240个碉楼。杨凡计划。每个堡垒可以入住一百人,也就是一个中队。 整个外城就为了将来预留了24000人的军营。 位置规划好了后,为了不影响水坝的修建和农田的冲洗,杨凡派人到各地再度招募了五万流民作为劳动力。 外城四个城墙面,一个一万人。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