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7 (第3/4页)
等两年也挺好。 *** 本以为很多事到1976年才开始蠢蠢欲动。然而1975年10月,大波知青忽然聚集到团部要求回城。那场冲突闹得很激烈,差点上了家伙。1966年来到这里的那波知青,已经离家10年了,他们说无论用什么代价也要回到故乡去。 可最后的结果依旧是劝离。黄小芬也去了,在团部那儿闹了几天几夜。回来后哭着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一次肯定又白搭了!” 后来,连队给大家开了一个会。说情况正在向上级反映,请知青们稍安勿躁,最慢三个月就能有结果。 然而这一等,就到了1976年底。 很多知青觉得回乡无望,纷纷选择在北大荒成家立业。王娇宿舍就有三个女生嫁给了兵团职工。后来,她收到许瑞芳来信,信中瑞芳对回城的信心已经降到零。情绪非常消极。好几次提到“死”。她说自己也想学着其他人,要不找个当地人嫁了算了,首当其冲是能解决吃饭问题。可云南农村条件太差了,她实在下不了决心。 王娇看着信,心想那个“水寒”哪儿去了? 又过了三个月,瑞芳回信告诉说,“水寒”已经死了,三年前。 随后的一段日子,王娇忽然发现北平开始频繁地给自己来信。他们离着近,有时不需要通信员,熟人带过来就行。北平在信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跟他们一样瞎闹。记得老老实实待在连队里。回城的事,上面估计快下政策了。现在得罪领导不值当。” 王娇看着信上龙飞凤舞的钢笔字,想这是纪北平写的么?曾经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原来也有长大的一天。心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