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一月虚拟的世界(20) (第11/15页)
伤亡不足3,000人。「国军战史称阵亡1,267人,伤1,982人,共3,249人。阵亡最高职务的是十九军十四师四十二团团长李光前上校。 据沉志华在《金门内战与冷战》一书认为这个数字的伤亡比例明显小于正常水平。 1953年国军金门地区阵亡将士公墓收敛古寧头战役、大二担战役、南日岛战役三次战斗的阵亡及病故人员共4,500具尸体,其中大二担、南日岛战斗规模远逊于古寧头战役,可以粗略估算古寧头战役国军阵亡人数约在3,500人以上(结合国军自己公佈的1,267人,加上就地补入金门守军的解放军俘虏2,000人,大致相当),负伤者估计在5,000以上。 据《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五部》记载该战役国军阵亡2,437人,负伤3,700人。虽然伤亡比例依旧偏低,但是阵亡数字比先前翻了一番,伤亡合计达到6,100人以上。 沉志华在书中同时认为除了伤亡外,还有一个被俘数字。据几个参战团当时电报汇报「一梯队三个团在登陆时各俘获国民党青年军数百至千馀俘虏。」因此伤亡6,100人和这近3,000俘虏合计9,000人以上,解放军战史称歼灭国军9,000多人,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场统计传统,所谓歼灭是指击毙、击伤、俘虏等使之丧失作战能力的合计数。 影响与评价的争议 自解放军南渡长江后,国军兵败如山倒。陈诚秉承蒋之意志,在金门、厦门危急时,使罗卓英冒越权之名,向第十二兵团调用第十八军,不以之运台澎,以履行保卫台湾之使命,而使之赴金门,以增援当地守军,此乃大将「顾大局,救他人」之风范。 当厦门失守后,迅以第十二兵团急援金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