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初使契丹篇 (第7/7页)
了?很好!但富弼纠正他:不是不能,实事求是说是“胜负未可知”咱们退一万步讲,辽国胜利了,可所损失的兵马钱粮,是大臣们负责,还是您负责?相反如两国通好,坚持盟约,那时宋朝每年的岁币只归陛下一人,臣子们也只有往来的使者才能分到些赏赐。这就是关键!你们辽国所有大臣都分不到半点好处!哪多哪少,还不清楚吗? 接下来富弼又解释了耶律宗真刚才所提到的那几件事:塞雁门是为了防备李元昊;增塘水是宋太宗时的何承矩做的,那时我们两国还没签订澶渊之盟,还是敌国呢;治城隍、籍民兵都是恢复以前荒废了的旧制而已。我们大宋哪里有什么违约的呢? 解说到这,两国国运、天下生灵,都已只取决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位契丹小皇帝、27岁的青年耶律宗真到底有几分智商?没傻到无可救药的程度,都知道该怎么做! 但奇妙的是,耶律宗真想了又想,居然把富弼刚才说的话都删除了。他绕了一大圈,又重新回到了最初始点“嗯,爱卿你说得很好,要不是你,朕还真不知道这些。不过我还是要瓦桥关以南的10个县城。因那是我的祖宗留给我的遗产”应该说耶律宗真是对的。他想到了更深更远更多的东西——基于辽国的游牧民族国情,打仗是皇帝吃亏。可不打仗,皇位是怎么来的?所以打还是要打的,但要讲策略!我要得利,出不出兵是另一回事。明摆着现在宋朝西北吃紧,我是在白敲竹杠。敲得再响,大臣们能得到什么?我会受到怎样的威胁?(未完待续。。)(第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