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节 (第2/6页)
。 阮同和笑呵呵地解释,“这其实算得上是你们姥姥姥爷留给燕燕的, 这些年燕燕不在,我们就给置办了些。” 都是前些年的事儿了,最近这十来年, 又不让做生意不让买卖, 没处置办。 祝安安听得咋舌, 悄悄看了看秦岙那些表哥表姐, 都是一副早就知道的样子。 回去的路上, 祝安安坐在自行车后座小声跟秦岙感慨,“你们这还是个大户人家啊!” 前段时间秦岙跟人刚认的时候,祝安安还没这种感慨, 只觉得他三个舅舅家里人多, 条件看着也很好, 没想到能这么好。 就她了解的, 三个老爷子已经退休了,都是从高位退下来的。 秦岙他大舅还是市里一间纺织厂的前厂长,二舅以前在陶瓷厂,三舅在机关单位。 下面的孩子也都挺出息,有进厂的,有当干部的,当然也不是全部,也有没办法只能下乡的。 秦岙的声音迎风传来,“应该是上一辈留下来的。” 他小时候其实就发现了,家里虽然跟村里乡亲一样种地,但是又不太一样。 早年间大队没发展起来,怕他跟妈饿到,他爸每次悄悄出去都能换点东西回来,说明家里是有闲钱的。 后来大一点了,他妈也提过上一辈的事情。 他姥姥是手艺人,当时做出来的绣品说是千金难买也不夸张,早年间攒下了不菲的家底。 可惜的是家里四个孩子没一个遗传到那天赋,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