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永乐大帝(八) (第3/7页)
和难解之谜。 所谓类书,就是将一类或多类文献资料辑录出来,按照一定的方法,如类、韵、字等进行编排,以方便检索和查询的工具书,类似西方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时编纂的;以后历代都有纂辑。 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等。 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数约3亿7千万字。 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还不到的一半。 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因为两部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零本,如今分别被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机构收藏。 朱棣是答应了,可张知秋也开始头疼了:这可是一万多本书啊 搜索了一下脑中地资料,据记载,一册完整的,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应该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 每册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的,也有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的。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做了一个简单地算数题后,胖子哭的心思都有了:这就是一页一页地翻,也得用多长时间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