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4章 (第2/3页)
,叫来锦衣卫指挥使:“之前那些会馆暴力讨薪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该抓的抓了吗?” 在皇帝眼里,就算工人被拖欠工资了,那也应该告官,而不是自己冲进包头家里,烧砸东西啊! 锦衣卫指挥使低声说:“回陛下,这些会馆民间风评很好,往往官府想要抓人,很多人都会通风报信,就连老人都挡在门口,衙役也不敢去碰那些老人。” 老皇帝:“?” 老皇帝:“风评?” 锦衣卫指挥使说:“这也是一件怪事,原先不是这样的,原先工人虽然形成了会馆,却被官府和商人会馆打压。” ——毕竟,工人起来了,商人相对来说就赚得少了。官府的话,主要是为了维稳。 老皇帝:“那现在呢?” 锦衣卫指挥使:“最近两年,好似有谁在暗地里给他们出主意,那些工人又是开普济院,又是开育婴堂,许多百姓都向着他们。他们还懂得准备了什么罢工准备金,因着这准备金,使得工人们很有底气,之前足足罢工了一年,最后是包头妥协了,重新拟定了工人的薪水。” 老皇帝点了点头:“若是一直罢工,不用暴力,朕也不会计较那么多。” 老皇帝皱眉:“倒也不知是谁,平白给官府添了阻力。” 太子挺了挺胸。 没错,正是在下。 老皇帝:“不过倒是可造之材,只是过于桀骜不驯,若是能收至麾下,便先流放到川渝、云贵、辽东等地磨一下性子,等太子上位了再把人招回来。” 太子……又迅速把胸膛缩了回去。 作者有话说: 这是正常历史进程,明末和清朝,都有这样的会馆。并不是出现了这些东西就立刻跑步进入那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