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7节 (第1/11页)
“我说南少侠啊,”月饼听到一首鬼哭狼嚎“你打不过我吧,哈哈哈哈”的网络口水歌,皱着眉头很无奈,“您这对歌曲的博爱,怕是绕着中国开一圈,也听不完吧?” “你懂啥?这叫批判式的欣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也被那首歌整得烦躁不已,切换到下一首,正是电影《刘三姐》里唱的山歌,“你看,这就是艺术。没有低俗的对比,能听出山歌的高雅么?你这五音不全的,听了也不懂。” 万万没想到,每天张嘴最长时间是吃饭的月饼,居然字正腔圆地跟着唱起来,专业程度都能去这部电影里当男主角了。 我被“啪啪”打脸又很是好奇,随口问了几句。结果,月饼摸摸鼻子,嘴角微微上扬,留下“懒得搭理你”的神秘微笑,戴上耳机闭目养神继续听评书了。 为此,我还专门了解广西山歌的由来——最早的文献记载,一是西汉刘向《说宛·善说》用汉字记音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越人歌》;二是《周礼·春宫》所载的“四夷之乐”。根据史料追溯,周代甚至更早的时期,山歌就已经在广西流传。 我心说难怪月饼的山歌唱得这么好,从小听到大还不会唱,岂不是瞎了“耳濡目染”这个成语。 直到这会儿听到月饼和李晏斗歌,我才回过味儿——敢情这是月饼的家传手艺。最早的山歌是蛊族的驱兽咒,口口相传演变成山歌,刘三姐们只懂其音不懂其意。 想想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这种事倒也常见。李白《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里的“床”,并不是现在所说的“床”,而是“井栏”或“马扎子”。要不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李白躺在床上,月亮照在床前,屋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