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节 (第3/9页)
密室等等,都是当世大师的杰作。 “有财必有盗,有墓皆有贼。”人类对财富的渴求,千百年来驱使着无数盗墓贼遍地寻墓,做着“掘棺取宝”的美梦,大多连墓室门都没打开,就死于重重机关。 只有极少数手段高明、博学多知的盗墓大家,才能破解各种机关,进入主墓。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设计墓室的风水大师个顶个的天纵奇才,建造的古墓、密室怎么会让盗墓贼得逞? 归根结底,这是人性根深蒂固的炫耀心理作祟。千万别信什么“我这就是自娱自乐的兴趣爱好,世人评价无挂心怀”这类鬼话。谁不希望作品得到赞赏认可?在某方面越有造诣,这种“迫切得到认可”的念头就越强烈。 我根据这几年经历出版了几本书,读者评论“羊叔,您写的故事真好看,太真实了”,“羊叔,你写的太假了,一看就是编的”。我虽然看似云淡风轻,诸多评论不当回事,内心绝对是“沾沾自喜”和“暴跳如雷”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下面问题来了。文字、音乐、绘画、发明,都能得到世人褒贬不一的欣赏和批评。那么埋在地底下几百上千年的古墓、密室,到哪儿找知音去?总不能问蜈蚣、刺猬、穿山甲这些掘洞的畜牲:“您看我这墓室设计的怎么样?” 于是,盗墓贼反倒成了风水大师呕心沥血作品唯一的见证者。识不得其中精妙的,也就统统死在了墓室之外,不值一提。进入主墓的,自然能体会领悟风水大师的高明,震撼赞叹。 即便是建墓和盗墓,看似完全敌对的博弈,也有着“高手寂寞,知音难求”的那么一层含义。 中国古人有一条传统理念,“得饶人处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