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35节 (第7/12页)
若要推举左选,总不能盲选外任不知根知底的人才,实在难以服众,故而便在帝京诸官当中选拔,也是多年来的常例。 卓思衡自打上任也思考过很久此事,并不能苛责过去吏部尚书与侍郎们不能眼目遍布,这件事皇帝都做不到,而让他们亲自去到各地也根本不现实。 须知他不过走了七八个州,便用去将近一年时间,要是考课铨选大年要吏部尚书侍郎跑遍全国,估计两三年时间就没了,这两三年吏部的公务怎么办?皇帝如果有关于人事任免的问题要怎么办?真正日常的职责也并不比这五年一次要轻多少。 要是单纯依靠地方官吏上报考课数据,那也只是死的数据,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也不能说明全部,如果不能亲自看过,从中但凡有虚,一个名额便就此浪费,但凡有舞弊,便是一方人深受其害。 如此重责,难怪左选只在中京范畴擢升了。 但是他不一样,他早就知道自己要去吏部,于是在上个职务之利去到各处时存心留意,为自己将来所作之事预先打好了提前量,他不止为学政之事勘察地方,更四处留心,将所见所闻与亲自的调查记录下来,将近一年,这些记录便可以装订成足足四本簿册,如今正好当做他回访的引路凭证。 “所以我需要时间,再去到各地,将亲眼所见录入左选,让有能之人可得相配之位,造福于民于一方。如果不是太子殿下和永清贤弟可以今时助我,我哪能抽身行事?”卓思衡笑道。 “卓侍诏未雨绸缪,能高瞻远瞩至此,我该好好学学。”太子听了这番话钦佩再升一层。 卓思衡不敢私自居功,只道:“真正高瞻远瞩的是殿下的母亲皇后娘娘,今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