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29节 (第8/10页)

,但此时虽未上任,在皇帝心中他是百官翘首的吏部天官,那即便乌纱不戴,他的话也有些分量。

    “陛下,臣感念陛下恩德赏识,本应领受,但臣亦有言语,由衷而发,不得不倾于圣听。”

    “但讲无妨。”皇帝也略正颜色道。

    “臣曾蒙圣恩,得以入弘文馆仰观实录多年,故而知晓我朝历代均以东宫之位充作吏部与中京府尹二任,太祖与太宗之太子皆是如此。中京府尹由苏大人执掌多年,心尽力责,自当无迁,可既然吏部之位虚悬多年,而太子殿下这些年初涉朝政也早有历练,为何陛下不使得太子殿下到任?”

    皇帝望着卓思衡,似乎是在斟酌其话语,许久后他微微一笑,轻声道:“云山,你从前除非朕问,否则半字不言东宫相关,今日又为何主动提及?”

    在说出前言时便知有此一问的卓思衡回答得十分坦荡,但很神奇的是,他的语调总是那么温和,明明是朝野最尖锐的话题,从他口中说出,也仿佛只是日常问安般春风和煦:“陛下,臣这近一年多奔走于乡野,查调乡学与百姓普慧,陛下可知,最寻常的农野田牧之家如何教导子嗣?大约家中子女十岁至十二岁,便要事涉农桑,学而担家中之责,家中再溺爱的幼子稚女,也多在七八岁时要习得些家务粗事,好教爹娘耕种农忙时得以少劳。敢问陛下,太子如今何岁?太子所习如何?太子所掌可与起年龄与身份匹配?可有担起东宫之责?臣并非责怪陛下,各家各有不同,天底下也并非家家子女都遵照若此,但若非此行,臣亦不知,天家长序却还不比治下百姓更先忧后劳,为长远计。”

    卓思衡想得非常简单,皇帝早就打算让他入主吏部,今日的谈话并不意外,可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