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42节 (第9/11页)

像杨敷怀这样的人该作乱不也还是不知收敛么?”皇帝言及此事,面上却无怒意,唯有深深无奈,“若不是你肯亲自去到地方查访,他怕不是还是要在昭昭日月朗朗乾坤之下为所欲为。”

    皇帝所言是杨敷怀,但卓思衡心中清楚,能让皇帝如此无可奈何的哪是一郡刺史,而是牵扯出来的越王。

    只是身为皇帝顾及皇族尊严便是维护统治,保证自己子嗣的光正便是保全自己的名声,因此此案到杨敷怀秋后问斩便在此打住,再未下查。

    卓思衡不满此案处置,但此时再掀翻起来并不能改变任何现状,而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的忍让绝不是无休止的,他只是需要一个量变与时机。

    君臣之间的温情总是短暂,只一刻,卓思衡便将话题引回政务,他打算借此机会彻底为自己的措施铺路。

    “陛下富有四海,却不过一双手两只眼,纵使英明德昭如尧舜禹汤,也不敢言知世入微所辖无害。”他先以温言安抚,看皇帝面色稍霁忧色渐隐后才道,“臣奉旨主理吏部,辅治百官,定不辍政务为陛下分忧。今次下访,便是想为陛下选贤举良,让陛下能垂手而治,政达四方。”

    “你做得很好,不只是这一件事。还有吏学的选考,也替朝廷纳了一批良才。”皇帝果然受用,言笑道,“前些日子朕同各部爱卿多有谈及此次吏学考核出来归去各府司衙门的人才,他们都说十分得用,比从前吏部派出的那些未有就学的人员要精干得多,此次考校也是多受朝野赞誉,朕想,不若就按照之前的说法,将此例定为常理,今后专设一科吏学,虽不及科举文章为上,但若能选出实干人才,也不失为一广择慧严造福于民的好事。朕觉得,虽说该由国子监主理此事,但终究是任人差派的事情,吏部仍是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