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36节 (第5/11页)

心中,乡下做农活的百姓哪会一朝高中给他们的绩业增光添彩,不过是识的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待学政考课时不教他们挨上峰的训斥罚俸被参就是天下太平,哪会全情全力去做吃力不讨好之事?”

    “我也是乡民出身,多谢乡里的师傅教了字,才有今日的前程,若是能施教普惠,未必乡下子弟就不能金榜题名。”

    卓思衡的话似乎触动了孔宵明的心肠,他忽然站定,望向道边青青田垄,在起伏的翠色波涛中,一个个晒黑的脊背时隐时现,挥动的镰刀扬起时,会有明亮的反光映照入他清澈的眸中。

    “乡民……”他的声音自轻转臣,仿佛两个字有千钧般的力量,“乡民苦辛何人知?各位大人出身便有诗书可学,自觉高人一等,便将乡民当做不识书的蠢物,无可能教。可他们要么是真的不知道,要么则是装作不知,乡民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看天吃饭,勉强求个温饱,好年景不过如今,仍是要在这样的日头下挥汗如雨才能一年丰足,若是遇到动荡灾年,涝旱蝗病哪个不要了他们的命?无有赡济,就只能挨饿,一年到头仅靠双手和头顶青天,全无保靠……这样的生活换了大人们,又要如何治学?”

    他说至动心动情,卓思衡只在一旁静听。

    “大人也就罢了,一辈子已是过来人,可小孩子呢?为家中添力,自出生便算作劳力,男孩子十岁上下便开始做农活,女孩也不得闲,家中为农人做饭添柴,哪个不是总角时便担得起炉灶之事?难道乡民农户不想自家儿女能习字念书出人头地么?可是他们只敢想,却不能,有时候一个村镇才供得出一个去到镇上读书的后生……便是如此,高高在上的士人却肆意指点妄言,只说百姓无家学渊源不能潜心治学,不配专教,可是我要我说,若是这些人治政一方能有他们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