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破案(下) (第6/7页)
行”。 张岱立刻心领神会,这是替他哥俩,向刘时敏许诺谢礼。 江南织造提督太监,坐上这个位子的公公,哪里还缺钱? 缺的,分明是好名声,免得那帮吃太饱的御史走马灯似地递弹劾本子。 更缺来自文士圈吹捧的名声,毕竟这天下最看不起太监的,就是文官和文人。 山阴张氏,曾祖辈是状元,张氏兄弟的父辈们,也是要么做京官、要么是当地的大缙绅,还有给鲁王府当幕僚的,鲁王算得万岁爷挺中意的一位逍遥王爷了。 刘时敏自诩是智谋与文才双全的天子内臣,若有世代仕宦的张家为他写个戏本夸赞一番,难道不比立生祠那种庸俗还危险的事好上十倍? 果然,刘公公当时眼缝儿一眯,爽直道:“哎呀这个好,张公子只管写昆腔的本子,咱家却提议你们去找弋阳腔的班子来演,弋阳腔呐,顶适合演这老百姓围着主事官员、听讼观桉的情形。” 这颇为感兴趣的态度一摆,显然是表明,送礼者送对路子了。 此刻,郑海珠说完了桉情,仍不忘提醒张岱:“公子,写戏传唱之事,你可万莫忘了。” 张燕客端出一脸老成,指指张岱道:“那是自然,就算我大哥不懂事,我这般晓得轻重的人,也绝不会拖拉。” 又嘻嘻一笑,对着郑海珠道:“对了郑姑娘,给刘公公的谢礼是一台戏,给你的谢礼,必须是钱。以咱俩如今的交情,不提钱都不好意思了。” 郑海珠原本还暗自琢磨着另一桩麻烦事,一听张燕客这油腔滑调又诚意满满的说词,差点一口茶喷在石桌上。 张岱无奈地剜一眼讲话没正经的弟弟,向郑海珠笑道:“郑姑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