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59节 (第3/11页)
进了村,杜中宵对狄都头道:“趁着现在天不太热,我们去看一看那台新制的水车,好不好用。” 狄都头道:“回官人,那水车好用得很!用一头毛驴,一日可浇三亩地,用处可大了!” 杜中宵笑道:“好用就好。我们去看,你们若是用得好,便就也让其他村里开井。” 狄都头带着村民前头带路,向村南走不多远,就是一片菜园。此时已是初夏,菜园里青青一片,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以前拉纤,各家房前屋后也种菜,这些人的菜园比田地管理得好多了。 进了菜园,就见到一头毛驴蒙着眼罩,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转圈。旁边两个半大孩子,坐在旁边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斗蛐蛐。 狄都头高声道:“三郎、七郎,让你们看着提水,怎么在那里疯玩!” 两个半大孩子站起来,不敢回嘴,一起站在田埂边。 那毛驴拉着的,就是新制的水车。这水车是一个新制的木架,一条铁链从水井里提水出来,旁边一个引水口,汩汩流水不断。水流不大,似一条山间小溪般,胜在不断。 井的木架上还披了一块红绢,随风飘扬,在烈日下分外显眼。这是杜中宵吩咐人来做的东西,乡民分外重视,特意打扮了一番。除了红绢,旁边还乱七八糟插了些野花,也不知谁插上去的。 到了跟前,杜中宵对苏颂道:“以前的水车都是从河中取水,多有不便。营田务这里,渠道修的不多,那种水车不方便使用。这里地下水多有,用人掘井,一丈余就可出水,用之不竭。用这种水车,大多开出来的地都可浇水,旱涝保收,有无穷好处。” 水车从汉代就有,发展到现在形制已经完备,由刮板改成了筒式,用起来极是方便。东汉建武年间杜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