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02节 (第3/12页)

政就是常握在他们的手中,从制度上保证选出来的人掌权。而军队却不在武举将领手中,封建化的皇家私军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掌权。军队的将领,是由各级封建化的军中大小贵族们来决定的,并不是靠能力。战功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条件,还要是体系中的人才行。

    封建的本义是分封国土成为贵族,但随着大一统,贵族与土地脱钩,而与权力联系了起来。军中特别典型,将要专权,实质就是对权力层层分封,形成一个一个的小独立王国。宋军以营为基本单位,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封建主,所以指挥使以上必须由皇帝任命。这个体系打不破,武举就只是点缀,并不能改变军队局面。实际上宋朝的武举就是点缀,没有什么优秀将领是从这个渠道出来的,经常废掉不举行。

    武举的地位很尴尬。如果真用这种手段选拔人才,就会跟文官体系一样形成官僚阶层,军权就被从皇帝中手中夺了过来。皇帝既不能完全掌控政权,再不能完全掌控军权,就面临被官僚阶层架空的危险。

    与欧洲相比,他们立宪是各种各样的传统贵族或新兴贵族与国王分权,大一统的制度下其实是官僚掌权。不管是文官官僚,还是武官官僚,再怎么分,他们也还是官僚。作为官僚的总头子,宰相的地位就会提高,把持朝政,成为权相。历史上南宋权相层出不穷,便与官僚系统对军队的控制加强有关。

    一旦权力体系中的官僚封建化,由各种世袭家族把持职位,事实子孙相继,皇帝就被架空了。

    杜中宵知道武举,但更清楚这个办法无用,不然他就会向朝廷要几个武举人来军中了。

    见几人没有其他说法,杜中宵道:“选官是个办法。只是不能用武举的方式,与文官相比,军中的将领,必须具备带兵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