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27节 (第4/12页)
不知道从哪里东看一眼、西听一耳朵来的几个名词,自鸣得意。 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讽刺的,会讽刺的不如会骂的,会骂的不如会耍横的,会耍横的不如成群结队的。无非是文人怕文棍,文棍怕文痞,文痞怕成群结队的文棍加文痞。 杜中宵曾经由单位组织上过培训课,请来的老师就是如此。讲台上满口胡言,没一句有用的,最喜欢的就是吹嘘。自己是国外哪所大学的,导师是什么人,回国之后他们就是祖师。最大的战绩,就是因为一位超大企业的老总不认他们说的,组织一群同学、同事、同流合污的,占据各种杂志骂战。这就是典型的文痞吗,他们组织起来,扯起大旗,骂得别人都不敢说话。有什么办法?哪有那么多人不要脸? 杜中宵学过历史课的,课本上面对中国历史的定性就是,宋朝封建专制帝国基本成熟,越往后越成熟,到清朝达到顶峰。为什么?无非是军队从制度上就是一盘散沙,对内镇压有余,对外作战不足。越到后期越是积重难返,对外敌一次比一次难看。这种说法,封建和专制合在一起,透着一种诡异。 不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认可,而是因为杜中宵见过的,比这个时候的恐敌心理严重多了。今天一场战,杜中宵明白,此次打败耶律重元救援唐龙镇不难,只是不知道最终结果。如果耶律重元头铁,一定要打下去,等到步兵和炮兵全部上来,就由不得他想跑就跑了。 何三郎由吏人陪着,分察各处仓库,检查粮草、军储。几个仓库看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心情格外轻松。天近傍晚,对一直陪着的公吏齐和道:“节级,城里有什么好酒楼?明日请同僚吃酒。” 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