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77节 (第4/11页)

一会枪棒给相公们看一看。”

    十三郎叉手应诺,顺手从旁边拿了一根铁棍起来,退后几步,按着此时流行的枪棒套路,舞了起来。

    四个人看着十三郎舞棒,都睁大了眼睛,柳植甚至张开了嘴巴。他们吃惊,一是这套铁甲竟然不会影响行动,十三郎的动作有板有眼。再一个,是惊讶于十三郎神力。一身铁甲怕不是有几十斤,再加上一条铁棒,同样要一二十斤,他竟然运转如飞。

    其实现在这套铁甲,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灵活。十三郎的动作一板一眼,有些呆滞,很多动作都不到位。虽然是用多件拼接而成,还是不能适应人体关节,接下来要做许多改进。

    电影上看到的欧洲板甲,一是留下来的多是精品,复制的则依后人想象做了改进,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样子。大量使用的板甲,并不如影视作品中那么美好。关节地方的处理,既要精妙的设计,也需要高超的工艺水平。杜中宵制的这套板甲,是跟他印象中影视作品中最好的板甲做比较的,极其考究。连接的地方,钻孔之后又打上铜铆钉,再用钢轴连接,既顺滑又方便更换,属于高水平了。

    现在的问题,是部件设计不太合理,运转起来各种干涉。这是针对十三郎的身材特制的,如果大批量生产通用板甲,因为人的身材差异,必然不会如此完美,动作还是受限制。

    重量过重,是因为杜中宵用的钢板太厚了,比现在重甲的甲片厚了近一倍,结果比铁甲还重。慢慢试验工艺和弓弩破坏力,厚度可以降下来。

    宋朝的重甲,一般都是四十斤到六十斤,步兵最重,弓弩手稍低一些。至于骑兵的重甲,当然要更轻一些。不要以为宋朝的军队都穿这种重甲,这是禁军中的精锐穿的,大部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