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13节 (第6/14页)

连村正也卸任了对村里的消息不如从前灵通。就在平时替儿子放牛放羊,村里有大事,他做为父老参与讨论,日子悠闲起来。

    听狗头讲着最近村里的事,何道成连连点头。做了一辈子拉纤厢军,劳累一生,没想到老了还能够享福。这种日子过得多了,性格慢慢平和,人也变得慈祥。

    听狗头讲完,何道成问道:“你们几个人,又不进学,这是做什么去了?”

    狗头扬着手里的纸道:“衙门和学校里的人吩咐,我们这些学生,到附近几村探查民情。现在村里的人种多少地,劳累不劳累,产多少粮食,够不够吃,还能赚哪些钱,都要问得清楚。问得好了,都要记在纸上,送上去评比呢。做得好的,听说有奖励,以后进学也有好处。”

    这既是社会实践,也是对学生的锻炼,以后工作合适,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以前读书的人,多是埋头苦读圣贤书,只有少数的人,才会主动接触社会,共少的人游学四方。现在营田务提供一定的资金,借助学校里学生的力量,进行社会普查,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这是个学风大变的时代,重视社会实践,讲究实事求是的学风便是其中之一。张载还年轻,没有中进士,当然也没有在横渠进行他的井田实践。蓝田吕大防皇祐元年进士,刚进入仕途数年,兄弟们也还没有订立乡约。二程、周敦颐刚刚崭露头角,王安石还做着舒州通判,司马光则到了并州,去给接替王尧臣任河东主帅的韩琦做通判。杜中宵熟悉的郑戬,前几年在河东经略的任上去世。当然还有夏竦,也在去年去世了,杜中宵作为外官不能入京,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

    杜中宵在京西营田,农业分成了营田务和地方普通模式两种经营方式。建铁监,后来又在常平司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