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22节 (第3/17页)

不炒的矛盾之处。并不需要炒,只需要保证价格不跌,就能保证房价不会转头掉下来。换句话说,地价和房价有了金融功能,直到土地产多少粮食,房子用不用来住无关紧要。只要再加上一条可以方便交易,就完成转身,换了本来面目。而没有的人,最终只能是买不起。在农业社会租土地种,在工业社会租房子住,慢慢成为常态。

    第241章 保值

    “有识之士,常说世间之大害,无过于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没有土地,耕种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人人皆知土地兼并有大害,天下难为,可就是无法抑止兼并。唐时初立,天下均田,又如何呢?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兼并之害越演越烈。本朝立国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不足百年,兼并之祸也难避免。由此可见,均田不均田,对兼并用处没那么大,得到好处的也不过一两代间。初立国时稳定下天下有大用,想长治久安,怕是难为。”

    说到这里,杜中宵摇了摇头。农业社会的土地天然保值,越到王朝的后期,开垦土地越难,已有的土地价值越是稳定,土地就会向一部分人集中,大部分人成为雇农。到了工业社会,只要让房子具有土地的性质,一样可以做到这样。那时租地,后来租房,雇农变成了租客而已。把土地性质,比如数量基本稳定,有稀缺性,对需求者农民来说有必要性,可以方便交易,换成房子,地主就完成了华丽转身,最典型的如香港。有多余房子的人是地主,地产商是大地主,少数几处的是小地主,住的房子自己所有的就是自耕农,租别人房子住的是雇农,合租的是下层雇农,租不起只能住宿舍不然就露宿街头的是贫农。社会的根本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换了面目,大家依然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