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172节 (第12/12页)

岂是自家用的可比?一把铁锨,怕不是要几贯钱,怎么就能让你带回家去!”

    铁制的铁锨极为沉重,而且不锋利,挖土极不方便。当然,再怎么不好,也比木锨好。没有比较不觉得,这次筑路由铁监提供工具,全是钢制,轻便灵巧,在这里做活的都一下就爱上了。

    不要小看一把铁锨,工业社会钢不值钱,不觉得有什么,真用过铁制的,就知道差别有多大了。如用熟铁打制的,用得稍久一些,就会这里弯那里翘,不成个样子。这个年代,熟铁也是难得,更多是生铁制的,又重又笨,而且不锋利,遇到石头还容易崩口。在偏远一些的地方,连生铁也难得,很多人家还用木头制的呢。最明显的,钢铁普及,军人手中有了一把钢制的工兵锨,土方作业立即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工业的力量,不只是火车轮船,普及开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焕然一新。

    这个时代工业没有发展起来,钢铁的用途并不多。农具、兵器和生活用品才用多少钢铁?很多还要求不高。铁监的钢铁确实卖不掉,除非能流布天下。工业才会大量使用钢铁,随便一台机器,几千斤根本就不算什么。那个时候,斤这么小的单位就让人觉得可笑。

    便以此时铺的铁路来说,用料特别足,杜中宵要求一步百斤,铁监到襄城的铁路要一千余万斤。这些钢铁用来打制兵器,足够全国用好几年的。这才是两个县之间的铁路,要铺连通全国的干线,使用的钢铁对这个时代来说是天文数字。没有这个铁监,根本就没有人敢想。

    正在孙三郎和阮五两人说得热闹的时候,工头吴六叔过来,口中喊着:“都起来了,再过一盏茶的时间,便就开饭!过时不候,不要拖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