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14节 (第3/14页)

便有一宫,就连大臣如韩德让声势煊赫也设一府。地位的名显区别,就是手下有多少军事力量,有兵就有地位。国家没有大一统,带有典型的封建特征,国内不像是处在国家共同体里。什么地位?你有几个师就有什么地位。宋朝不同,军队完全掌握在皇帝本人的手中。

    军队首先是对内保证统治,对外的目的是为对内服务的,只要内部不乱就不是大事,甚至可以割让利益。这样的后果,是军队战力的底限是对内镇压,上限是能够抵御外敌,能够主动进攻是意外。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只能随着时间推移,一步一步腐化,直到内部无法继续,要么皇帝向下放权重建战斗力,恢复从前的军阀混战,要么就是被完全取代。至于开疆拓土,那不存在的。要想对外开拓,皇帝需要放弃一些东西,让内部无乱可生,才能够放心把军队派出去。

    杜中宵在军队中搞专业化,甚至有意培养武臣官僚,便就出于改变这种局面的用意。只有用官僚系统代替军队的专权封建,一如文官那样,皇帝才可能会放开以人管军,大将可靠第一的心理限制。如果做不到,每一个带兵的人都被认为是潜在的反贼,要处处防范。怎么管军?怎么打仗?对属下管得不严,待遇差了,战事不利,被认为是无能。对属下太好,让他们吃饱穿暖,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把手下当家人兄弟一样,打仗时冲锋在前,又会被认为心怀不轨。两难,这差事就不是一般能做事的人做的。

    想起狄青进朝为枢密副使,杜中宵无奈地叹口气,茶喝在嘴里一点滋味没有。

    形势如此,自己真能到南部平乱又怎样?还不是帮狄青做嫁衣,让皇帝进一步收拢军权。能够得到战功,升官快一些,还要及时摆脱军队,不然以后就没大出息了。

    没有胜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