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8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80节 (第6/11页)

一直顺风顺水。合作过的朝廷重臣,夏竦赏识,把他带到河东路。郑戬对事不对人,跟杜中宵的性格相合,没有遇到过阴招害人的事。随着官职升迁,以后只怕不会这么顺利了。一个不小心,就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人。

    此时的官员,不到大两省和待制以上,没有摆谱的资格。以地方来说,转运使和提刑执掌着一路事务,又有按察官员的职权,自该凌驾于州县之上。实际上,州才是完善的政区单位,知州总揽大权,一州事务无所不管,转运使和提刑很多时候是奈何不了知州的。更不要说,很多知州是重臣外放,重要地方一般是资历极深的官员,一个不小心几年之后就成了你的顶头上司。

    地方为官,各种关系相当复杂,一有不慎,仕途就会起波折。跟后世等级分明的上下级关系可不一样,不要说路与州之间,就是知州和通判,知通与幕曹官,也不能说一不二。

    自到京西路,杜中宵专心于营田务事务,跟地方官接触不多,行事缺了小心谨慎。以后营田务搬到枣阳县,可跟以前不同了,做事要三思而行。

    北边邓州是范仲淹自不必提,西边襄州的王洙,曾为翰林学士,因赛神会时与女妓杂坐,被御史弹劾来知襄州,同样是重臣。而且襄州是京西路转运副使的治所,又是江淮发运判官的治所,情况可比在叶县时复杂得多了。铁路修到襄州,直接影响汉水流域和川峡地区的漕运,发运判官马遵此次没来,还不知道江淮发运司的态度呢。

    此时江淮发运司不设正使,由副使许元总揽一切事务。许元原来就是在襄州的发运判官,因为政绩突出,被提拨为发运使。因为资历太浅,以副使行使正使的权力。这可不是一般人,是数十年来最出色的一位发运使,他的态度可能会直接影响铁路布局。

    哪怕是对杜中宵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