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95节 (第1/12页)
见几个员外对自己说的过期扔掉,都觉得非常惊奇,杜中宵道:“售卖货物,卖出去的必须是有用之物,不然哪个去买?过了时间,已经无用,自然只能扔掉。你们买茶其实也是如此,几十年前,茶场积压的陈茶,还不是一样要烧掉?只是朝廷考课,茶场赚不出钱来,不敢烧,只好抑配给你们了。难道你们收了就能卖出去?最终花这些钱的,无非还是饮茶人。——对了,你们现在是从哪里买茶?” 康员外道:“自襄州榷茶务废弃,我们都是江陵府去买。现在铁路通了,倒也方便。” 杜中宵道:“以后更加方便了。常平司与发运司议定,在信阳军产茶的地方,别设茶山,隶营田务之下。商场里以后也卖茶,都是来自于那里。等到年后,那里产了茶了,你们也可以到那里去买。发运司只收茶息钱,其余一切不管,只是不运到别州售卖就好。” 第162章 发展不易 杜中宵不嗜茶,但记忆中还是记得,信阳是中国最好的产茶地之一,信阳毛尖是中国名茶。此时信阳地区也产茶,不过是以淮西路的光州为中心,信阳没有茶山。那里是山区,地广人稀,还没有开发。 常平司办的商场,当然要卖茶,还不能用已有的产茶贩茶体系。不然别说赚不赚钱,茶的质量把商场的牌子砸了。商场货物要求价格稳定,品质均匀,现在的产茶、贩茶体系根本做不到。杜中宵跟马遵商量之后,由营田务在信阳地区新开茶山种茶,自产自销。如果有了剩余,允许其他茶商购卖,发运司收茶息钱。常平司负责生产和运输,茶息钱比较低,一斤三百文足,相比以前的六百文省减一小半。 现在信阳是有茶树的,也有种茶户,不过是隶于光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