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90节 (第2/12页)
舜钦恩惠,他后来落难,帮他是应有之义。营田务现在庞大无比,只有杜中宵和一个崔主事当然不行。朝廷定了一个主管公事,接替苏颂,却一直没有合适人选,空在那里。新设了一个低一些的勾当公事,杜中宵举荐苏舜钦。本已定下来,只是碍于他的兄长苏舜元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因为避嫌,一直拖在那里。 为了不耽误弟弟前程,苏舜元主动请调,前些日子有旨调往河东路,京西提刑由张士安接任。只是张士安拖拖拉拉,现在还没有上任,苏舜元走不了,甚是焦急。 杜中宵当过河东路的经略判官,苏舜元此次来,一是问河东路的情况,再一个是托杜中宵照顾一下苏舜钦。几年前的进奏院案,对苏舜钦打击极大,这几年表面纵情山水,内心里却一直放不下,身子也大不如从前。人刚过四十,就已满头白发。到杜中宵手下,心情开朗,身子才会慢慢好起来。 接替苏颂的人选一直定不下来,跟现在营田务的膨胀有关,这个主管公事算是什么资序。苏颂担任此职的时候,是相当于通判,现在肯定不行了。杜中宵这个转运判官,资序高了说相当于一路提刑,低了则相当于知州。他手下的主管公事,依惯例最高是通判,通常是知县资序。营田务管着十余万户,让个知县资序的人来管具体事务,怎么都说不过去。此事一直纠结。 朝廷里有一种意见,让杜中宵由转运判官改任提点刑狱,同时兼制置营田。如此一来,可以把主管公事的资序提上去。不过营田一直由转运司负责,这么做与常例不符,最终被否决。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也想解决办法。自己年不满三十,中进士不足十年,最关键的是没有在朝中任职的资历,升官遇到了天花板。营田务的事务放不开,现在的风气,就是做得好了久任,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