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57节 (第4/13页)
好的!” 苏颂叹了口气,心中觉得杜中宵过于急了,实在有些不妥。 急吗?当然急。带着两万人户到唐州来营田,是做榜样摸索经验的。几个月后,陆陆续续还会有更多的人来,营田范围还要扩展到其他州军。杜中宵选这个五个营做模范村庄,就是要摸索出经验来,形成制度,以后推广到其他地方去。到冬天天下州县都会编条例,由朝廷统一汇集成册,营田务也不例外。有了制度约束,后面的事情就会顺利许多。 以前的印象,凡是古代社会都是人治,凡事由当官的说了算,实际远不是如此。以现在来论,中书有中书条例,枢密院有枢密院条例,三司有三司条例,一州一县还有自己的条例,朝廷汇总称之为州县条例,实际上就是地方法规。手下一堆官员大字不识,营田务怎么编自己的条例。 军营里面,文书之类的工作是由吏人负责的,长官只要会签字画押就行了。朝廷对官员的定位,是能带兵打仗。甚至有的一路之帅,都大字不识。便如后世大名鼎鼎的杨延昭,杨家将的传奇人物,据说就不识字。后果就是手中不少权力交给亲信吏人,当然也少不了被他们坑。 现在地方,难道还要给村长里长配吏人伺候着?那样营田务的很多工作都推行不下去。既然工作由吏人来做,为什么不直接让吏人管?干吗要叠床架屋呢?随着一切走上正轨,基层官员要大量撤换,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杜中宵想让这些人自己离开,把官位让出来,乡保之类的职位吏人化。可偏偏就有不少营都两级的官员,舍不得手中的权力,不肯离开,杜中宵怎么可能帮他们和稀泥。 上级怎么夺下级的权?直接用事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