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九章 建立在赵佶痛苦上的新年,过得特别快乐! (第4/6页)
索超、安道荣、时迁、朱武都是形单影只,未免难熬,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多谢哥哥!” 曹正和蒋敬也羡慕至极,欲言又止,李彦见了笑道:“守岁的时候,你们还是要跟亲人在一起,但来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个饭总是可以,我母亲也十分欢迎呢!” 这句话把众人最后的担忧,也给消除了,欢呼一片。 倒也不是虚言安慰,当李彦回到家中,李氏听说这些兄弟要来,顿时露出笑容:“那是好事,人多热闹,得好好招待他们!” 李彦笑道:“多谢母亲。” 然后就见李氏熟练地取出名单:“二郎,这是近五日的媒婆递来的人家,你好好看一看!” 李彦知道避不过,倒也十分坦然地接过。 林元景领命北上大名府后,家中就剩下母子两人,李彦这段时间回去的不多,因为常常受到催婚。 并且范围一再扩大化,流程一再简单化。 比如现在,李氏干脆将嫁妆单子直接递了过来,并且介绍道:“二郎,这五位是将门之女,我觉得门当户对,这两位是士大夫之女,嫁妆更加丰厚,不过媒婆上门时,老是打听你的书院,我不太喜欢,至于这些商贾的女儿么,还要多多了解……” 李彦接过,看着单子上面列的清清楚楚的嫁妆,直观地认识到什么叫门当户对。 北宋的婚嫁习惯,跟后世不同,与榜下捉婿的逻辑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女方贴钱,男方的聘礼远远不如嫁妆丰厚。 以致于形成这种风气后,稍稍有点家产的人家,都不敢亏待女儿,怕嫁过去遭白眼,所以有些地方女婴生下来淹死,就是因为怕以后出不起嫁妆,完全的本末倒置。 男婴也逃不过,生下来扔掉,是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