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一章 公孙昭和吴用:我们看懂了,但依旧大受震撼! (第3/6页)
他刚刚乱世大争之兆的想法,如今的白沙坞看似在河北混得风生水起,招募各方好汉,但究其根本还是依靠乡兵团在前面承担辽军的攻势,所以这位的战略变化至关重要。 李彦来到地图前,目光落在雄州下方:“乡兵团接下来的目标,是收服霸州和莫州。” 雷横和朱仝尚未反应,吴用的瞳孔已经涨大,公孙昭的眉头立刻扬起:“莫州?” 他刚刚到来,对于如今的战局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轻易发表意见,但莫州代表什么?它是宋辽两国必争的燕云十六州啊! 是的,这座原本属于大宋,现在又被辽人占据的要州,和之前被萧兀纳亲自率兵攻下的瀛州,都属于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 所以北宋与辽国争夺燕云十六州其实并不准确,真正的讲法,应该是争夺十四州,后晋割出去十六州,在后周时代,柴荣北征,又将莫州和瀛州收复了回来。 柴荣还顺带将两州北部的瓦桥关和益津关同时收复,并设立了淤口关,从此合称三关,北宋也一并继承。 三关互为犄角,互相协防,成为了北宋边境的关卡要塞,这就是对付辽人的第一道防线,传统戏曲中常有“镇守三关”的戏词,指的就是这片区域。 而正常路线下,辽人突破了三关后,就会进入瀛州和莫州,这里被称为“关南之地”,在瀛州又设高阳关,是第二重防线。 再往下就是后来升为陪都北京的第三重防线,也是阻挡在汴京城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大名府了。 看起来层层布防,可惜这些防线其实都没有太好的山川屏障,完全可以绕过去,当年萧太后和辽圣宗先是绕过了三关,然后攻打瀛州失败,大名府也没打下来,依旧一路打到了澶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