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五章 章惇复相 (第2/5页)
,想到关胜和呼延灼只带走了三万西军镇守汴梁,大部分还跟随着刘法和刘仲武,那些士卒现在确实不能再反了,立刻道:“好!好!就依何相所言!” 何执中暗暗摇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但还是昧着良心道:“陛下圣明!” 圣明的赵佶起身,急切地来到面前问道:“朕放了这两位将军,汴梁能夺回来么?此地万万不能被那群贼兵所占啊!” 换成以前,何执中或许会粉饰太平,但此时他断断续续地道:“陛下,老臣并不通兵法,却也知守城和攻城绝不相同……此前关胜和呼延灼镇守,汴梁几乎是一座孤城,并无援军可言……现在换成贼军镇守,却随时都能从河北和山东调来源源不断的援军……汴梁这一丢,恐怕短时间内是夺不回来了!” 赵佶闻言身躯巨震,缓缓回到龙椅上坐下,捶胸顿足,流出悔恨的泪水:“朕不该迁都的……不该迁都的啊!” 确实,他所做的最核心的一件错事,就是迁都。 如果大宋的都城还是汴梁,哪怕依旧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议和盟约,哪怕将西军的两位老将军抓捕入狱,在一百多年的皇权统治下,各地依旧会有大量的死忠,选择抵抗到底。 同样的道理,赵佶如果在汴梁,杨志就算再是劝说,关胜也不可能打开城门,必然是顽强血战到底,撑到勤王大军过来支援。 结果赵佶早早就跑了,缩到了长江天险的后面,自身的安全倒是有了保障,但皇权的影响范围也飞速南移。 这个时候再搞出一系列天怒人怨、败尽人心的作为,北方的官员就真的离心离德了,同时汴梁的守军也没了坚守皇室的负担,可不是说降就降了么? 何执中实在无奈,你事后看得这么清楚又有何用,缓缓拜下,将袖中一封奏本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