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有那样的南朝皇帝,议和岁币,一个都不能少! (第2/6页)
怎么议和?燕云被夺,他们无论是封住三关,还是守好雁门,我们大军的退路都已被堵住!如今所造的那些船只,又根本没法过长江天险……那赵佶再是懦弱,也不会与我们议和了啊!” 萧兀纳沉声道:“若单看军事,我辽国虽然处于下风,但大军实力尚且完整,又夺取洛阳,有了充足的粮草补给,而宋人虽然攻下燕云,却只是初占,不是没有再度易手的可能……” “而我军昨日已经攻下扬州,如今工匠皆入造船厂,扬州与金陵也只是一江之隔,对于南朝国都可再行逼迫之策!” 耶律延禧皱眉:“话虽如此,但之前朕书信赵佶,他也承诺将北上军队招回,两国罢战,重回和平,可燕云仍旧被夺,可见宋人卑劣,不守信诺,这个时候再乞许通和,更无希望了啊!” 两個国家白天打仗,百姓生灵涂炭,晚上两国君王派遣使者往来,在信件里“乞许通和”,请问这是什么cao作? 是的,这是当年大宋的真宗和辽国的萧太后、辽圣宗之间的cao作。 对于辽国一方而言,萧太后和辽圣宗那个时候是孤军深入,冒的凶险极大,所以每当战事不顺,他们就派遣使者入宋营,以作谈判。 对于宋廷一方而言,则是终究担心不敌辽人,想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对方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家烧杀抢掠,也开启互舔模式,最终才顺理成章地促成澶渊之盟,两国成为兄弟。 正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在萧兀纳的主持下,辽军一边攻汴梁,破洛阳,烧杀抢掠,一边派遣使者,往金陵和谈。 不出意料,赵佶和昔年的真宗一样,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使者,也派遣使臣来辽军营地商谈,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