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元芳开始_第九百八十一章 大燕的爵位封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八十一章 大燕的爵位封赏 (第3/5页)

探明敌踪,知己知彼,封卢国公;

    柴进协建乡兵团,保障后勤,弃暗投明,封郑国公;

    晁盖平定关中,安定百姓,归附大燕,封成国公;

    除十位国公外,还有二十四位“侯”,

    多为功勋文武,为大燕建国立下汗马功劳。

    朱武封定远侯、吴用封建安侯、凌振封燕陵侯、索超封雄武侯、徐宁封永嘉侯、张清封彰德侯、秦明封武安侯、史文恭封安平侯、杨志封天波候、呼延灼封靠山侯、关胜封寿亭侯……

    后面又有五十八位“伯”,多为各部功臣,在统一天下的期间矜矜业业,为国尽力。

    这还不是论功行赏的全部,宫中放出消息,朝廷还准备依西汉麒麟阁、东汉云台阁、大唐凌烟阁,将最有功绩的臣子列于其上,祭祀上天。

    不过那要等灭了金国之后,再行封赏。

    以上全为异姓功臣,还有皇族宗室。

    现在的宗室很少,以致于九寺里面,宗正寺是最闲的,皇亲国戚人员少得可怜。

    林元景一脉的家人,李氏一脉的家人,还有李清照一脉的外戚,那些远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不算,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就几百号人,嫡系皇族更是少得很,这也是朝臣要求多收后妃,开枝散叶的原因。

    但李彦很清楚,宗室多了想要减少,那是千难万难,宗室少了想要壮大,那还不简单么?三代四代就可以枝繁叶茂,五代六代就能人数飙升,到时候成为朝廷的拖累……

    这点大明朝无疑是反面例子里的典型。

    朱元璋对待朱家子孙可是相当好,宗亲封爵除嫡长子外,诸子封亲王,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为镇国将军,孙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玄孙为镇国中尉,五世孙为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授奉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