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三章 书院做题家 (第4/5页)
的。 既然遇到了能入太学的机会,李彦自然希望书院的稚子们抓住,争取多考进去几个。 所以他招了招手,曹正和时迁一人抱着一摞册子,来到学子面前,挨个发放。 前排的学子很快拿到,发现是薄薄的一本,封皮上写着《五年蒙试三年模拟》。 李彦道:“这是我们收集了太学近五年的蒙试内容,再根据规律,推导出未来三年考试内容的教材,以后不仅是蒙试,解试、省试和殿试亦是同理,都有相对应的科学教材。” 稚子们听得似懂非懂,先生们也觉得名字怪怪的,但听上去就很厉害的样子。 然后他们翻开,眉头微皱,发现难度着实不小。 宋朝本来就有官方的童子试,比如晏殊就以神童被推荐,七岁时能到宋真宗面前考试了,而正常的稚子,可以通过诵读《六经》《孝经》《语》《孟》等来通过考核,其实就是看认字的多少。 但太学的入学蒙试,还要难一些,它不仅需要认字,还要会写字,甚至辨明字意。 所以模拟出来的三份试卷,也是类似的内容。 在蒋敬朱武等人眼中,自然不算什么,但对于这些稚子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李彦等待学子们初步了解后,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现在放下教材,先看向我。” 众人目光齐齐看去,就见这位院长在黑板上写下第一行字:“先易后难。” “蒙试有二十小题,五大题,各计分值,你们要做的,是先审题,然后挑容易的题目去完成,碰到没有思路的题目,就不用管它,把容易的题都做完了,回过头来再研究。” 许多学子都是一怔,头一次听说这种说法,觉得十分新奇。 李彦等待众人消化后,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