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九章 正式称王! (第4/8页)
量。 至不济也要让那位对女真的印象更差,所以崔崇用颔首道:“好!等到明日称王大典后,我们去觐见燕王殿下,以大燕的力量,一旦出兵,女直人就再也不能嚣张了!” 金仁存想到高丽王国的败亡,而占据这片广袤土地的强大王朝正在崛起,喃喃低语:“大燕么……” 燕王的称呼已经定下,新朝的国号,基本定为“燕”了。 一朝国号,不是乱来的,大致由几种方式确定。 第一种就是地名,比如秦朝是由于它的始祖住在秦地而得名;汉朝是因刘邦被封为汉王,拥巴蜀汉中一带地区而来;宋朝则是赵匡胤原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认为此地乃龙兴之地,改国号为宋。 第二种则是爵名,比如晋朝司马氏受封河内温县,因温县本是晋地,所以建号为晋;隋朝杨坚称帝前,承袭了其父隋国公的封爵;唐朝自不必说,唐国公李渊…… 不过从后世看,许多朝代尤其是割据政权的国号,又多取自先秦时期的北方诸侯国名,北方诸侯国名特别受青睐,比如周、秦、魏、晋、唐(为晋的别号)、燕、赵、齐等等。 至于南方的楚、吴、越等,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很是煊赫,但在受欢迎程度上,明显不如北方诸侯国名。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华夏,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楚、吴、越不过是南蛮政权。 故而北方诸侯国名,可寓示着华夏文明正朔,而南方诸侯国名,总有种偏安一隅的感觉,即便是江南人也都这般认为。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起初称吴王,后来正式称帝时,又改为“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