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五章 总教头大婚! (第2/5页)
杨兴也安排了具体监察队伍,趁着现在的燕京,还不似汴京那般醉生梦死,将这股风气压住。 当然,乐车关扑,舞曲欢唱,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引百姓注意,善意分流。 毕竟大喜的日子,谁都不希望派出衙役,强行驱赶人群,但人群涌过来的太多,围得水泄不通,又实在走不动。 所以趁着街头的百姓被那些项目吸引,迎亲的队伍出发。 李彦一袭红纱单衣,着白内裙,脚踩黑靴子怀里抱着一只雁,骑在狮子骢上,当先走着。 身后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乡军的将领、书院的学子、沧州的水师、梁山的好汉,单身的一大堆,个个兴高采烈地跟在队伍里,还有的干脆抬着花瓶花烛、香球罗纱、各类箱匣,朝新娘家进发。 最中间则有花檐子,又称花舆,即后人俗称的花轿。 相比起宋朝之前迎亲所用的是花车,电视剧里常常见到的大红花轿,是从北宋才开始出现的,《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里面记载得很清楚:“至迎娶日,儿家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从人未肯起,炒咬利市,谓之起檐子。” 除了花轿,在北宋才开始出现的,还有迎亲队伍里的乐队,一路吹奏,欢快的曲子传出好远。 要知道迎亲奏乐在宋朝之前,是被视为破坏礼法的,北宋民间开始流行这种形式,并且在文人笔记里面,还影响到了皇室的婚礼。 《清波杂志》中,就记载了宋哲宗大婚时的一个例子,说“元祐大婚,吕正献公当国,执议不用乐。宣仁云:‘寻常人家,娶个新妇,尚点几个乐人,如何官家却不得用?’” 这故事基本可以确定是编的,不仅里面的细节与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