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 (第1/2页)
是的,朕设置的节度使职责就是如此。 唐太宗默默点头。 可是后来又怎么会成为我大唐覆灭的原因呢? 【回复4接上 不过到了后来,尤其是武周以后,唐睿宗唐玄宗时,节度使的权力就慢慢大了起来。甚至可以说是所辖地方的土皇帝。】 【回复5接上 陛下熟读史书,应该知道周朝的分封制吧。其实到了最后,节度使就相当于周朝时的诸侯。长此以往,怎可能不出事?】 相当于周朝诸侯?土皇帝! 唐太宗倒吸一口冷气。如果真是如此,他大唐分崩离析那根本是早晚的事! 还有,唐睿宗唐玄宗他可以理解,自然是他大唐的子孙,这个武周又是什么?难道是人名? 【回复6接上 其实,说起节度使的职责变化,同唐朝科举制的变化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科举制?同科举制有何关系? 听到天卷提到科举制,除了唐太宗,秦始皇第一个竖起了耳朵。 他可是已经准备在大秦推行科举制了,当然要各种利弊都好好听一听。 之前他的打算是大秦官员一半举荐,一半科举,这样最起码朝堂中有一半是他的“天子门生”,不会同世家豪强牵扯太多。 但是刚刚放出风去,就有不少官员上谏,说是此举有违祖制,就算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必须有荐书才可当官。 呵呵,这样一来等于是让世家们先筛一遍,那他的“天子门生”不还是各豪强大族的喉舌?实在是可笑! 【回复7接上 唐朝虽然采用科举制选官,但是考上的官员还是需要世家大族的举荐才能做官。这也算是科举制同世家的妥协。】 举荐? 秦始皇一愣。 这不是同他此时面临的情况一样? 果然,很多事情,即便过了几百上千年,只要根源不变,所面临的状况和解决的办法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于是他听得更认真了。 【回复8接上 但是,世家的没落是必然趋势,虽然此时世家还能插手官员的选拔上,但是那也是仅限于京城附近的世家。】 【回复9接上 经常是皇榜一出,守在榜下的世家大族便将有前途的学子纳入麾下。或联姻,或许以厚利,或开出各种条件,将其笼络过去,然后再加以举荐。】 这个…… 李世民抿了抿唇。 天卷果然是什么都知道。这些世家大族,为了各自利益也是拼了。 但是,世家存在已久,他们李家不也是陇西的世家吗?他倒觉得没什么不好。 毕竟世家的底蕴在那里,科举取士固然是个好办法,但是若士子只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