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 (第3/3页)
说明,连具体型号都有,对功能也了解,“……这款自动包馅机,可以任意调整皮馅比例,而且还有配方保存功能……” 她将资料递过来,厂方人员一一传阅,原本心里觉得“这女人外行指挥内行”的鲁工,也用手抬了抬眼镜片,低头认真看起来。 因为是日本设备,上面的文字都是日语。程一清说:“这是我从制造商那里得到的资料,还没有拿到中文版本,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 鲁工打断:“不用。” 程一清以为他又在闹小脾气,却只听鲁工磕磕巴巴道,“我学过日语,可以简单跟大家讲解一下。”刚才那种瞧不起人的神色,从他脸上被抹去。眼前这鬓边有了些许灰白的工程师,眼神里竟有些少年感。他的日语是自学的,翻译得不太好,但凭着对机器的了解,还是介绍得一清二楚。 在场的人静静听着,只有茅厂长知道,鲁工今天是激动了。两人是小学中学同学,从小在江门甘化厂长大。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设的最大糖厂,选址在全国最大甘蔗生产地的广东,厂里进驻了不少波兰专家。厂名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周恩来、邓小平跟朱德都来视察过。鲁工在这里长大,入读厂办小学,在冰室吃雪条,在社区公园跟同学玩麻鹰捉鸡仔,跟在父母身后进入电影院和工人俱乐部娱乐。他见证过这里最繁荣时,厂内每天都有运输甘蔗渣的小火车,轰轰穿过。 转眼进入八九十年代,广东经济发展蓬勃,寸土寸金,哪里会留给甘蔗种植?都用来盖厂盖楼了。因着蔗糖产量锐减,制糖业也全面亏损。本打算子承父业进入甘化厂工作的小鲁,也在家人劝说下,跟老同学阿茅一起到广州寻找机会,先进入一家国营厂,随后来到这家港资厂,一路至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