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第2/3页)
气球的,卖保健药的,出租短租房的,马路边还有个报纸摊。她说,“陪我去一下。” 她在报纸摊上挑拣了一阵,买下三本杂志。路边风大,吹起两人头发跟衣袖。程季泽脱下外套,披在她身上。她站在路边,逐本翻给他看。 程季泽这才发现,这些杂志居然都刊登了粤港程记商标纠纷的报道,且里面都提及程一清,甚至还刊登了跨年夜那晚,她出入程季泽家的照片。 报道捕风捉影地提到程一清的创业前史,说她屡战屡败,直到攀上程季泽。 在程一清出入程季泽家的照片下,配文是“程一清跟程季泽关系密切,今年跨年夜,她深夜到访程季泽家,待了三小时才出来,出来时头发半湿,满面春风”,想暗示什么,不言而喻了。 “这些内地杂志基本都是转载改编,为避免被我告诽谤,已经算言辞温和。”但文字间布满春秋笔法,言语之外都在暗示,程一清能力低,人品差。这样一个人,在看到双程记生意好之后,又钻香港程记商标未注册的空子,要自立门户,一点也不奇怪吧。 同样的招数,程季泽觉得似曾相识。当年何湜被撞后,媒体对疑犯的舆论,不也如此?他想到了一个人。但他按下心里的想法,只问,“转载自什么杂志?” 程一清顿了顿:“《得周刊》。” 这篇报道的最大受益者,是程季康跟香港程记。会竭力帮他、在《得周刊》有熟人、在内地媒体也有人脉。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人,程一清只想到一个。 多年好友对自己下狠手,程一清只觉手脚冰凉。她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服安眠药,加上应诉压力,那天就发起了高烧。 —— —— —— 程一清下午出院,程季泽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