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21节 (第5/6页)
着河道事物才是麻烦。 不说贾家、薛家和缮国公府是如何高兴。 石仲魁第一时间就去了翰林院,见翰林学士袁东刚。 袁东刚不仅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自己乡试时的坐师。 这关系即便今后两人翻脸,也摆脱不掉。 所以对石仲魁来说,巴结和帮助袁东刚立功,不仅没人会说闲话,对自己的好处也很多。 甚至从仕途的前途来算,袁东刚比于洪高更大。 没在翰林院蹉跎十几年岁,并且修过国史,当过皇帝和皇子的秘书和老师,于洪高这种庶吉士出身的进士就是能进内阁,也得排在袁东刚后面。 而且看两人一个多年外任,一个一直蹲在翰林院,袁东刚早已经把于洪高远远甩在后面了。 而袁东刚其实比石仲魁想象中,更愿意接纳他。 之前大家都认为石仲魁只要不犯错,就是熬个一、二十年,至少也能混个六部侍郎或者尚书。 同时入内阁的机会也很大。 但现在石仲魁仅仅两个月不到,就成为翰林院侍讲,这时间段或许就要缩短三五年。 一想到30岁的六部侍郎,35或者40岁的内阁辅臣,即便是袁东刚都心肝颤抖了几下。 “伯谦既然担着钦差,翰林院这边你就不用时时来点卯。” 石仲魁忙起身行礼道谢,虽然本身不需要袁东刚许可,自己也可以用钦差的身份不去翰林院。 但这顶头上司亲自给与方便,无不表明对方对自己的态度至少是亲近。 见石仲魁明白自己的心意,袁东刚不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