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_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云不淡,风不清,人未老《终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云不淡,风不清,人未老《终章》 (第8/15页)

成长的条件,是否适用,都是问题,可是不试一试也是不行的,否则,国外最好的制度都无法在中国找到它的生长点。

    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每一个当事人根本不会听从他人的意见,都希望国内资产管理公司越早推出就越好,可以说,既得利益集团之利益驱使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仓促上马的最基本原因。

    正因为这样一些非市场化原因,也就不可能对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设计,也来不及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过程中的一系列道德风险也很快地暴露出来。

    对国有银行来说,就是千方百计地把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一剥了事,至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后如何来实现国有银行运作机制的转换,如何减少新的不良资产,则考虑不多。

    可以说,正因为当时不良资产剥离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机制没有转换,导致从去年开始,国内经济又出现了投资过热,国有银行信贷失控。

    当然,范无病很清楚,这次信贷失控在短期内不会显现出来,但几年后四大国有银行可能涌现出大量的不良贷款。

    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为一家,以往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巨大,国有企业敢借钱不还,其根本原因就在此。

    因此,如果国有企业的债务能够轻易地通过银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那么企业就一定会把资产管理公司看做为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一定会把企业的债务推给资产管理公司,从而造成新的不良贷款,这不仅让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企业的运作机制不能够优化,也制造了资产管理公司道德风险的条件。

    也就是说,既然企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