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4章 (第3/3页)
看史书时,就被明代以前,换来换去的年号折磨了许久。 既然得了高欢的允许,高澄也将重构马政提上了日程。 高澄特意跑去营构监找高隆之商议在河南、河北兴建牧场。 高隆之这人胆量不大,但凡与工程有关的事情找他准没错。 这位便宜叔父可是高党少有的理工科人才。 北齐建立后,他在相州监造冶铁炉,引水鼓风炼铁,被称为“冶炼老祖“。 若非高隆之的职位调动不是高澄能够干涉,他早就让这位叔父给自己炼铁去了。 而历史上,高隆之负责增筑邺城时,又建造堤坝防止漳水泛滥,还在漳水上建造了水碾,邺城及周围百姓受益良多。 当然,这位叔父结局不怎么好,与其子二十多人被高洋所杀,投尸在他曾经治理的漳水之中,史载‘天下称冤。’ 又是那混蛋老弟造孽,回去便要把塾师唤来,给他加重道德课业,别的书就别看了,先学会做人再说。 高澄将重构马政一事告诉高隆之,请他帮助自己在河南、河北牧场旧址上,重新兴建。 这事本就与营构监有关,哪怕不念及高澄与自己的情谊,高隆之也会尽力相帮。 高欢旧部中,除去娄昭这位久在洛阳的亲舅舅之外,就数高隆之与高澄最是亲善。 最初随高澄坐镇洛阳的四位侍中:高乾、孙腾、封隆之、高隆之。 其余三人早就被调走,只有高隆之与高澄一直密切配合。 有高隆之相助,高澄也安心当了一回甩手掌柜。 仅是重建牧场而已,高隆之要都能把这事搞砸,也白瞎了历史上那么大的名头。 半道回了趟渤海王府,吩咐教书先生加重高洋课业,高澄继续往尚书台处理政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