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第1/3页)
不知为何,王思政听见这番话,心中一股暖流肆意流淌。 高澄当即命人带王思政下去梳洗,又为他准备新衣,待梳洗过后,命护卫将他送回王府,先与家眷团圆。 王思政回到府中,各自惊呼,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埋头痛哭。 问过府中诸事,王思政这才知道,宗王叛乱时,长子王元逊为了解救父亲,也曾参与其中,不知为何却并未治罪。 王思政于是更加相信高澄的一番话,认为小高王是爱惜自己的才干,这才将他关押,心中那份莫名的好感又加深了几分。 第九十四章 崔暹 崔季舒被高澄唤去商议抑佛的具体措施,前后耗费了半天时间,却并没有耽误他的事情。 无论是挑选嗣子,或是设立学舍,一切都被崔季舒安排得井井有条。 虽然以武勇闻名于洛阳宗王之间,但说到底他还是一名精于政事的文士。 四月二十,天才蒙蒙亮,渤海王府一百名侍卫都被分发任务,各自去接四名同袍遗孤,往学舍集合。 学舍离渤海王府并不远,同处衣冠里,仅隔了几条巷道。 及至日出,高澄早早端坐在学舍大堂。 每当有遗孤被送来大堂拜见高澄,崔季舒都会提前将他们父亲的名字告知。 高澄脸上总会带着明显地悲戚之色,不厌其烦地夸赞他们父亲的英勇。 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被高澄接见,又往堂外集合。 最终都在堂外等着高澄训话。 高澄在崔季舒的陪同下走了出来,场间的幼童少年们,年纪大的已经十五岁,年纪小的甚至才四岁。 六岁的徐骞便站在人群之中,很不起眼。 “父王曾问我,为何要耗费钱粮教养你们,我反问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